幼教篇

其实我更愿意称其为“零岁教育”。主要是强调越早越好;越早,对语言能力的形成越有利; 越早,养成“良好的习惯”越容易。此阶段,良好的习惯比学到的东西更重要。所有的年轻父母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, 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起,不管父母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在“教”,孩子就已经开始“学”了, 而且这种“学”将直接影响到发音器官、口腔骨骼的成长、发育。在这段时期,如果孩子听到的是某种方言,到会说话时说的就是某种方言; 听到的普通话,说得就是普通话;听到的是英语,说得也一定是英语。 如果什么也不给听,那孩子就一定什么话也不会说! 所以,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听到‘地道的英语’,是本阶段培养的首要目的---注意:是“native speaker”讲的英语,而不是“Chinglish”。

一、打造一个英语氛围

“英语氛围”,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能做得到吗?这个问题,对于几十年前的我来讲的确是个大问题。 我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,在我上学期间根本就没有“英语课”这个概念;在我刚刚做父亲的年代只有收音机、录音机和电视机。 那时英语音像材料的来源很少,能用于婴幼儿的就更是少了。我只能跑遍全国的各大音像书店去选购;从收音机、电视的某些栏目中录制, 然后进行裁剪、编辑、转录。为此我先后购买了当时几乎最先进录音机和录像机。 而如今,几乎所有的家长至少都是高中毕业;至少都学过六到九年的英语; 并且每家都有计算机,通过发达的互联网网络,可以轻易获得各种形式的英语素材。所要做的,只需给你的计算机安装一个“助手”, 就可以轻松构建出你所想要的任何英语氛围,剩下的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了。为了使描述更加清晰、具体,下面将学龄前这段时间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: 即零至四周岁和四至六周岁。

1、第一个阶段---零至四岁

在本阶段,真正给孩子传递的信息量并不大,只需准备一些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材料。 具体的做法就像用母语和孩子讲话那样,频次最好略多于母语,以确保有足够的重复次数。在语言方面每个孩子都是“天才”, 从只是听,到咿咿呀呀的跟着说,就像学母语一样自然就会了。要注意的事项:

  • 千万不要用母语给孩子做解释---你可以做手势,用图片或指着实物,就是不能用母语解释! 因为此时无论你说的是母语还是英语对婴儿来讲是等同的,都是“这种声音代表着什么意思”,而不是“一种声音代表另一种声音”! 这对“音==意”第一语感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。
  • 夫妻双方最好有明确的分工,一人用母语,而另一人用英语,这样可给孩子一个明确的鉴别信号---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信息。
  • 在选择音频、视频材料时尽量选择那些音色优美,无太多背景噪声的材料。要切忌选择那些色彩艳丽、背景噪声大的动画片或游戏场景的材料。
  • 要注意对孩子专注力和兴趣的培养---这是考验你的耐心的地方;这样说吧,你应该准备一个秒表,这个阶段孩子的专注力是‘以秒来计量’的, 你不要奢望‘用分来计量’。

2、第二个阶段---四至六岁

有了第一阶段训练,孩子已经接触到了一定语言信息、具备了一定的专注力、 已开始形成良好的习惯,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。从四周岁开始,就应开始步入“正规”、开始识字和写字了。 结合字母的和单词的拼写、拼读的同时,要注重把音标学好---这也是唯一需要老师(家长)教的阶段。 有了前一阶段的基础,孩子已经对每个音素都很熟悉了,此时发音器官已经适应了这些音素的发音,只是没有以符号的方式标识出来而已 ---就如同一个会说普通话的孩子学拼音一样,已经没有太大的难度了,这也是与学生在学校学英语本质上不同的地方。 为巩固音标,可以将此前所接触到的单词让孩子试着标上音标,此时才真正有了“形”的概念,也是“音”、“形”、“意”结合的开始。 尽管现在的电子词典已经普及而且非常快捷、方便,但一定要让孩子学着查实体字典,这是此阶段最好的练习方法。 经过大约几个月反复熟悉,使孩子能熟练地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单词,并逐渐培养利用音标来自我语音矫正的能力。 至此,孩子“英语学习的小翅膀”已经开始长成,已经完全具备展翅高飞的能力了;作为父母的角色就此也应该转变了 ---应该把教师的角色交给安装有“助手的电脑”了。父母只需为孩子准备合适的音、视频材料,把握学习进度, 解决一些困难就行了。

3、要重点注意如下问题:

  • 英语材料分为两种:一种是动画解说、故事叙述等的,没有准确对应文字,我们把其称为“泛听材料”; 另一种则是像课本那样有精确的文字对应,我们把其称为“精听材料”。对于泛听材料只要求听即可,无需过多重复, 而且在此阶段泛听材料的占比不应超过百分之二十,要以精听为主;而对于精听材料就必须要“精”,每一个句子都要求“听-->模仿”, “听-->模仿”....直至流畅自如、语音语调保持一致,然后将整个句子写下来,确保句子的大小写、标点符号和原文保持一致 ---以达到听、说、读、写“四会”之目的,而且要高起点。
  • 所有的材料必须保证是“循序渐进的”,以便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扩展和提高。
  • 所有材料的音频都必须是英/美(native speaker)录制的,家长或英语老师千万不要给孩子领读---即便是你们读得再好也不是“native speaker”。
  • 所有的英语材料最好不要带中文注释,至少家长(或老师)不要帮着用中文解释---防止把刚刚培养成的一点语感被抹掉、 被带回到那种“英语只不过是一些用英文字符来表示中文意思的有意义的符号”、 学英语就是拼命地“记忆这些符号”,一旦进入这种“怪圈”就很难再想逃脱;
  • 本阶段的学习应该采用固定时段。实践证明每天半小时就足够(我当时选择的是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---当时是‘新闻联播’的时段)。

二、幼儿教育要坚守的总体原则

幼儿教育(“零岁教育”)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,很难以小的篇幅描述清楚,我计划随后通过专题的形式专门叙述。 为配合英语教育这个主题,在此仅强调几个重要的原则:

1、孩子的心理只有“玩”

虽然我们经常用“教育”、“学习”等字眼,但在孩子的心里只有“玩”, 每个家长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,必须始终把握好一个总体原则:即你是在哄着孩子“玩”而不是“教” ---孩子是喜欢家长陪着玩的,只不过这里是“玩学知识”而已。 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讲,只要孩子喜欢,无论是“玩学知识”还是“玩撒尿和泥”,孩子的心里感受是一样的。

2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到知识的本身更重要

一谈到教育,首先的反应肯定是学知识,可是知识是可以后期再补上的, 而养成的习惯是很难再纠正的。家长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孩子的专注力,使孩子喜欢家长的这种“玩学知识”的方式。 伴随孩子一天天地长大,渐渐地、渐渐地形成一种习惯。这种习惯才是决定后续教育、乃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。

3、幼儿教育的“万能钥匙”---表扬

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,家长要毫不吝啬地运用好表扬这把“万能钥匙”。在和孩子“玩”的过程中, 哪怕是取得一丁点的进步也要及时地、真心地给予表扬。这是引领孩子走向正轨、进一步扩大施教范围的最有效、 而且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具。尤其是当取得显著的进步后,要当着孩子的面,有亲戚、朋友在场时给予表扬, 而且要表扬的“比实际情况过一点”效果会更好。但必须是发自内心、严肃、认真的,绝不能有任何“逢场作戏”迹象。

4、保护好孩子脆弱的自尊心

孩子越小,心灵就越脆弱、越容易受到伤害。在整个早教过程中, 家长绝不能因为自己的耐心不够、方法不当,轻者批评、吼叫,重者打骂。 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不但起不到早教应有的效果,还容易产生自卑、厌学的心里,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后期的教育。 最可怕的是,家长当着亲戚、朋友的面“数落孩子的缺点”---我常把这种行为比喻成给自己的孩子“判死刑”!

5、电子游戏是孩子的精神鸦片

如今计算机、网络、各种终端设备给人们的生活、工作、学习,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,各种形形色色更具诱惑力的电子游戏的出现,已成为青少年成才路上的的第一杀手。 作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,这么说吧“有多重视都不会过分”。要从早期教育入手, 像教育孩子不要吸食鸦片那样拒绝一切形形色色电子游戏。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,这是早期教育成败的关键,也是孩子一生有否作为的关键。